辛10号楼与万和世家小区,同在西城区白纸坊街道,这对“老白家”的“近邻”只有一个栅栏之隔。然而相伴二十余年,一直有个心结让双方关系不太融洽。矛盾症结,就出在建于两个小区间的儿童活动设施上。
(资料图)
“孩子尖叫,上蹿下跳,篮球咣当当”“噪音听得抑郁了,整宿睡不着”……辛10号楼渴望宁静的老人抱怨。“游乐设施建在小区红线内,并不违法,孩子玩闹声不是噪音……”万和世家小区的业主说得理直气壮。
一边是老人,一边是孩子,各自都有理。这可难坏了街道、社区、物业各方管理单位。
新年伊始,北京卫视“向前一步”节目将录制现场搬进两个小区附近公园,双方居民代表,律师、噪声专家、物业专家等组成的“城市沟通团”围坐对话,尝试解开居民心结。
对话开始,“火药味儿”极浓。辛10号楼的老人们坚持要求拆掉儿童活动设施,“这些噪音已经威胁到我们寿命的延续!”万和世家小区的业主也不示弱,“如果从头到尾就是拆,那没什么可谈的了。”
关键时刻,沟通团及时救场,对双方争执焦点一一剖析。
孩子们的玩闹声是不是噪音?“即使是悦耳的钢琴曲,超过一定分贝数也算噪音。”专家拿出数据,生活噪音超过80分贝,就会对人造成影响。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,住宅区生活噪声限值为白天55分贝、夜间45分贝。一段取证视频中,孩子玩耍中的尖叫声让现场一位老人下意识捂住胸口。
游乐设施能不能拆除?“目前新小区建设,要求必须配建儿童活动、居民健身等设施。”规划专家的介绍,很多老人显然是第一次听说。而拆除设施,需要万和世家小区业主表决通过才行,辛10号楼的老人们没有主张拆除的权利。
虽然设施建得不违法,但沟通团也公正地提出——通过实地测量,活动设施距离深受其扰的辛10号楼更近,且两个小区间四面“围合”产生回声效应,放大了玩闹声。
“人人都会变老,老了睡眠轻、怕打扰。谁都曾是孩子,童年的快乐非常重要。既然问题出在声音上,我们能否通过管理的办法,把噪音降下来?”心理学专家的话,让所有在场者动容。5个小时的沟通努力,让双方有了新认识,开始理性思考。
“我的意思是,各自后退一步,把问题解决。老人能很好休息,我们的孩子也能快乐成长。”万和世家小区业主提议。“我们也不是要给政府找麻烦,确实想解决问题,共享和谐安宁的生活。”辛10号楼的宣阿姨情绪也平和下来。
眼看协商氛围形成,沟通团带头支招儿。“从加强自身防护角度看,加装通风型隔音窗可以有效降低噪音。”“我们可以架设一个分贝监测仪,提醒大家注意音量。”“对产生噪音的项目进行限制,建议禁止球类运动。”……
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措施,让双方居民频频点头。物业经理当场表态,“落实管理,增加巡视频次,规范活动时间。”同时,听取宣阿姨的建议,给铁板材质的设施平台加装软垫减震。
“今天所有建议,我们都一一记录下来。街道牵头,跟社区一起搭建平台,商量一次不行两次,两次不行三次。咱们都是‘老白家’居民的一分子,有什么事都是能商量解决的,探讨出一个最大公约数的解决方案。”白纸坊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旭也有了信心。
“一件事情的解决,不是说谁的理更重。而是能不能兼顾最弱势的人,因为那是一座城市的良心。”经济学者张春蔚的一番话,让所有人做出点赞的手势。
夜幕降临,在摄像镜头的见证下,两个小区的居民不约而同,选择向前一步,跨过了地上那条红线,跨过了心中的“分歧线”。
创办五年,“向前一步”播出240余期,实实在在解决了240余个城市管理难题。每一个录制现场,都是一次各部门报到,管理者与居民同台,直面诉求、沟通协商。当所有人都愿意迈出一小步,就是城市发展的一大步。2023年,继续办好“向前一步”节目,被写进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宏阳
流程编辑:u0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