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编者按:上海图书馆东馆、徐家汇书院……在上海,图书馆也可以是网红,但打卡、出片、网红只是吸引市民的标签,公共图书馆的本质还是阅读。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之处,大量街道社区图书馆安静地接待着普通市民。经过这几年的升级改造,街道社区图书馆成为很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。澎湃新闻“街边图书馆系列”,将持续关注“十五分钟生活圈”内的街道社区图书馆。希望有一天,在上海的街边,转角就能遇到图书馆。
在南苏州路上的一幢五层小楼里,有一座能看到苏州河的社区图书馆。图书馆位于两层,楼下是中医馆和咖啡厅,边上有老人日托所,楼上还有健身房与长者照护之家。在各个功能区之间,不大的图书馆嵌入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,也在不经意间成为苏州河畔的一道风景。
这座图书馆由南京东路街道与读者书店共同打造,被命名为读者·苏河文化空间,今年3月10日刚刚开放。在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更新规划里,东段被称为“苏河之门”,西段被称为“苏河之驿”,而图书馆所在的街道零距离家园位于中段的“苏河之眸”,从楼顶露台上往外看去,苏州河的风景一览无余。这一段是海派文化的重要体验地之一,拥有河南路桥、山西路桥、衍庆里、鸿福里等文旅商地标,对岸则是四行仓库。“在整个图书馆空间里,我们想要实现的是苏河观景零距离、阅读自习零距离和借还服务零距离,”南东街道营商办主任任珍琰向澎湃新闻介绍道。
从临河的外侧楼梯走到二楼进入馆内,各类图书分门别类地摆满书架,沿河设置了一排自习区,一直延伸到室外,在借书区旁边,还有一处读者文创的售卖区。澎湃新闻了解到,图书馆目前的藏书量超过3000册,包括经济管理、文学传记、社会科学、艺术心灵、少儿绘本等面向大众的主题图书,并实现与市级图书馆联网借阅功能,目前每周的借阅量大约在三四百册。除了图书借阅,读者·苏河文化空间还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、读书会、人文行走等线下活动。
“我们的文化活动不只局限于这个空间,也会辐射到周围的社区居民和楼宇白领,”任珍琰说道,读者·苏河文化空间周边有不少居民区和商务楼,图书馆会将一些活动资源配送到整个南东街道辖区,让图书馆走到社区里。如今,南东街道正在打造“十分钟社区生活圈”,而像这样的阅读空间如同文化生活的触角,正在成为其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对于南东街道和读者书店来说,这样的社区合作能够结合双方的资源,实现互补互通。“南京东路街道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,而读者品牌是一个国民文化的品牌,我们可以把一些街道共建单位的资源引入到图书馆,读者品牌也会引入一些优质的文化和作家资源。”任珍琰告诉澎湃新闻,双方的合作包括馆藏图书的整理、编目、上架、维护,以及一些文化活动的落地执行,图书馆将以文化为主线,打造融合文化生活服务、亲子阅读为一体的社区文化空间。
如今,南东街道共有三座这样的社区图书馆,每个馆都有各自的侧重点。位于江阴路上的“悦·南东”零距离家园周边居民以老年人为主,因此除了基础大类的图书之外,还侧重于报刊订阅,并且主要以文学、养生为主。书阁城市书房是由街道与格致中学共建,偏向青少年图书。而读者·苏河文化空间作为苏州河景观的一部分,面向更多的游客,因而图书种类更为丰富。“未来我们可能还会以‘苏河之眸’作为一个起点,去统筹我们周边的一些老建筑,以人文行走的活动将它们串联起来。”任珍琰说道。在这次的“世界阅读日”活动中,三个图书馆出于各自的特色,联合策划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。其中,“悦·南东”零距离家园邀请海派作家陆澄、管燕草品读海派文学作品《百年海上》,诵读经典并分享由郁达夫短篇小说改编的新淮剧《半纸春光》。在书阁城市书房,上海辽西古生物化石科普馆副馆长汪佳诚作为演讲者,带领几组亲子家庭一起了解上古时代古生物的活动印记。读者·苏河文化空间则围绕爱伦·狄波顿的《身份的焦虑》,讲述现代人的身份问题。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